摘要: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就业创造能力,但公共政策如何影响这类主体的就业创造能力,现有研究尚未充分关注。政府采购是间接型公共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如何利用政府采购提高中小企业的就业创造能力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在各地方实行政府采购政策的外生冲击下,结合2008—2015年的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和省份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多时期双重差分模型,尝试回答上述问题。研究发现,政府采购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在通过了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和第二产业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政府采购通过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市场、促进企业生产规模扩张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与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就业创造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采购优化了中小企业劳动要素配置,就业稳定性得到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更加充分合理,同时,企业并未因提高劳动雇佣水平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而承担较高的成本。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小企业发展和公共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的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 就业创造;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公共政策;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理论建构和制度优化研究”(24ZDA08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术社团资助项目“新职业形态的出现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24SGC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