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导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以渐进改革的方式不断发育。纵观改革的历程,劳动力市场制度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变迁,对劳动力的流动和收入分配形势的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角度看,雇佣决策和工资决定等主要劳动力市场结果,越来越通过市场机制来决定。其具体的体现就是,逐步取消直接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政策,让劳动力市场回归到供求关系决定的本源。其次,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社会保护制度也在逐步改革之中。虽然有关进一步改革的内容、进程、速度和方式等仍然有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但是,未来需要在不同人群、不同区域和城乡之间,实现社会保护体系的一体化和均等化,则是清晰的目标。
当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使劳动力流动成为可能的时候,农村劳动力必然对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力价格的差异做出反应。这也是我们观察到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尤其是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正是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流动和迁移是以获取更高收入为动机的,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非常直接。
首先,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由原本低生产率的部门向高生产率的部门流动。由于他们在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很低,他们在非农部门的就业不仅扩大了就业,也带来收入的改善,并由此成为推动收入分配形势向积极方向转化的主要动力。
其次,当劳动力流动的规模逐步扩大,伴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也会发现明显的转变,并表现出不同于二元经济时代的新特征。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上涨。由此,工资效应和就业扩大效应一起成为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推动力。
尽管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变化对于收入分配形势的影响方向是清晰的,但理论预期一直缺乏经验证据的支撑。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我们尚难以获得全面的统计数据,跟踪中国劳动力市场迅速变化的现实。尽管对于城乡结构变迁背景下统计数据的缺陷早有讨论(Ravallion and Chen, 1999),但在劳动力市场形势发生新变化的条件下,其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一方面,在劳动力流动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基于以前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时代的统计体系,已经难以覆盖流动的劳动力。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实施城乡一体化的抽样体系,但依据目前的统计制度,难以观察就业扩大对收入分配改善的积极效应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即便是城乡分割的统计样本,要获得足够的微观信息也很困难。正由于这些原因,我们很难看到令人信服的研究,可以全面地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对收入分配形势的影响。
对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分配变化关系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我们应当看到的是,就业扩大效应和低收入者的工资上涨效应,共同成为收入分配向积极方向转化的推动力。然而,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效应看,二者并不总是一致的。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也因应形势变化的需要,越来越注重就业保护和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诚然,在经济迅速增长,劳动力需求旺盛的时期,更严格的劳动力市场规制措施不会对就业岗位的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一旦经济增长遭受冲击(如国际金融危机),或长期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处于下降趋势中,那么,扩大就业效应和工资上涨效应就可能难以保持同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与改善收入分配的目标相一致,就值得决策者考量。
本报告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回顾过去20年劳动力流动政策和户籍制度的变迁,探讨其对收入分配形势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第三部分分析扩大就业对改善收入分配的积极效应,并使用微观数据予以验证;第四部分考察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观察普通工人工资上涨对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影响;第五部分是简单的总结……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