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外出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农民工工资持续较快增长
文章作者: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2-04-20 10:51:04

        2010年12月,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22000多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的初步统计表明,2010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工资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一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数量继续增加

        2010年12月,被调查农户共有农村劳动力48545人,其中到本乡镇以外务工经商三个月以上的14127人,占劳动力总体的29.1%,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53100万人。以此推算,2010年共有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5452万人,比上年增加765万人,增长5.2%,增量约比上年减少170万人,增幅比上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

        外出就业劳动力增速减缓,可能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回流现象。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以及就业政策的调整,2009年二季度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回暖,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快速扩大。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调查,2009年全年外出就业劳动力增量达到934万人,大大超过2007年以前的水平。2010年以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加之就业政策的刺激作用相对减弱,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增长也随之逐步回复常态。

        二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数的不断扩大,增长率的减缓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同样根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系统的调查,尽管2010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增量比2007年超出了47万人,但增速却同比降低了0.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历史的不断延长,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趋于减少。据我部测算,我国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大约在9000万人左右,与本世纪初相比已经减少约6000万人。而且农业劳动力剩余主要是以剩余劳动时间的形式存在的,绝对的剩余人口并没有数字表现得那么大。在这个意义上,2010年出现的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稳中有降是一个正常现象,而且可能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态势。

二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人口结构基本稳定

        外出就业劳动力中,男性的比重约为64.6%,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33.8岁,比上年提高0.6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34.7 岁,女性平均年龄为32.1岁。

        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3年,与上年持平。其中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及以上的占53.5%,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三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跨省就业的比重再度回升

        外出就业劳动力中,跨省就业的比重达到39.1%,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乡外县内就业的比重为29.8%,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县外省内就业的比重为29.3%,比上年下降了1.2个百分点,境外就业的比重为1.8%,比上年下降了0.1个百分点。从数量上看,到各类地区就业的劳动力规模都有所扩大,其中跨省就业的增长最多,比上年新增525万人,总量已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跨省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量历史罕见地出现下降,大量农村外出劳动力选择回到省内尤其是县内就业。2010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各地用工需求旺盛,沿海部分地区再次出现“用工荒”现象,选择到省外就业的劳动力数量随之大幅回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信心已完全恢复。

四  农村外出劳动力就业结构基本稳定

        从就业行业来看,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在第二产业就业的比重为47.3%,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其中在工业就业的占28.8%,比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在建筑业就业的占18.5%,与上年持平。此外,从事农业的占2.4%,从事运输业的占6.5%,从事批发零售业的占4.1%,从事住宿餐饮业的占10.0%,从事商务服务业的占3.2%,从事居民服务业的占8.4%,从事其它行业的占18.1%。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从就业形态来看,外出就业劳动力中,受雇有稳定工作的占61.6%,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以打零工为主的占24.6%,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从事自主经营的占9.6%,比上年降低了1.3个百分点;其他就业形态的占4.2%。与上年相比,不同方式就业的农村外出劳动力构成也总体稳定。

五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外出时间与上年持平

        2010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外出时间为268天,与上年持平。其中,在乡外县内、县外省内和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外出时间分别为250天、266天和282天。从就业形态来看,在外稳定受雇的平均外出时间最长,达到283天;其次是从事自主经营的外出劳动力,平均外出时间为282天;在外打零工的外出劳动力平均外出时间最短,只有228天。与上年相比,不同就业地区、不同就业形态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外出时间均变化不大。

六  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月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但增幅有所回落

         2010年,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为1522元,比上年增加了174元,增长12.9%,增幅虽然比上年回落了3.7个百分点,但继续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乡外县内、县外省内和跨省就业劳动力的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534元、1564元和1422元,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68元、219元和156元,增幅分别为12.3%、16.3%和12.3%。

        分行业看,在工业行业就业的外出劳动力平均月收入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长了14.1%,达到1487元;其次是在建筑业就业的外出劳动力,平均月收入比上年增长了14.0%,达到1737元;在运输业、商饮服务业就业的外出劳动力,平均月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6%和11.2%,分别达到1930元和1448元;在其他行业就业的外出劳动力,平均月收入增长了9.9%,达到1330元。

       从不同就业形态看,在外从事自主经营的平均月收入水平依然最高,达到1957元;其次是稳定受雇的劳动者,平均月收入为1511元;以打零工为主的外出劳动力平均月收入最低,只有1387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02元、183元和218元,增幅分别为5.5%、13.8%和18.6%。

        在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收入变化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一是近年来省外就业的劳动力平均月收入水平已经低于省内甚至县内就业的劳动力,但到省外就业的劳动力仍然出现了较大的增幅和增量。这一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省外就业稳定性较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念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目标已不再是单纯追求收入增长,而是更全面的发展。针对这种变化,有关政策应当进行相应调整,要在关注农民工经济利益的同时,着力为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为农民工顺利地融入输入地消除障碍。

        二是从事自主经营的劳动力与采取其他方式就业的劳动力之间,收入差距大幅缩小。今年以来,受经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从事自主经营的比较效益下降,使得部分从事自主经营的农村外出劳动力选择了其他就业形态。这一变化不仅折射出当前农村劳动力从事自主经营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也折射出国家对农村劳动力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近年来,各级各地在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从促进就业的角度看,未来的就业政策不仅应关注返乡,对农村劳动力在外创业,也应给予鼓励和扶持。

文章出处: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