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内部存在重要的差异。首先,三大医疗保险项目之间制度壁垒森严,保险的具体特征和保障水平迥异。这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些医疗保险类型实际对应资源的差异。其次,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在县市级统筹、实施属地管理的原则。地方财政转移支付是社会医疗保险项目(特别是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融资的重要来源,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医疗保险的融资水平及其具体管理规定。同一医疗保险项目,其保险范围、保费水平、起付线与封顶线、报销方式等制度设计往往因地区而异。医疗保险体系的这些内在差异,直接影响着各地居民实际医疗保险资源的分布。在社会医疗保险资源总量仍相对有限的背景下,这些内在差异极有可能对各地居民的就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对医疗保险的改革成效、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考察我国城乡及各地区居民医疗保险资源的差异、探讨其对医疗服务利用不平衡的潜在效应,不仅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促进城乡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现实意义。
文章出处:天津社会保险,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