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人口因素的双重角色
文章作者:都阳  发布时间:2010-08-16 16:21:41

        人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口因素都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人是社会财富最主要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消费者,也正是人们的消费构成了社会的最终需求。从世界范围和历史变迁的双重视角观察,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有很多争论,至今仍然莫衷一是。梳理关于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脉络,大致有这么几个阶段。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人口在经济发展中角色的认识基本上是消极的,人口增长“危害论”占据了主导地位,尤其强调所谓的“人口爆炸”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很强的负面效果。时任世界银行总裁的麦克纳马拉阐述人口与发展关系的观点,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看法。他认为,人口增长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不亚于核子战争。同样的论断在其他一些研究中也得到体现。例如,1971年美国科学院发布了题为《人口快速的增长:后果和政策涵义》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人口增长的结果乏善可陈,而且列出了17条原因,解释经济欠发达国家可以从更小的人口规模中获益。

        这种思潮影响了当时许多国家的人口政策走向。据联合国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世界上有127个国家的政府不同程度地支持计划生育,涵盖了当时世界人口的94%。

        然而,片面认为人口增长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观点,并不能完全解释世界各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一些国家经济迅速成长,而仍然有很多国家陷入贫困的泥沼不能自拔。但他们的人口特征却很相似。由此,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也开始发生转变。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济学家开始对悲观的“危害论”提出异议。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经济发展理论开始更加强调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而非物质资本)在经济成长中的关键作用。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影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结论。

        同样是美国科学院,也同样是就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发表的研究报告,15年之后的观点已有明显的差异。在题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政策问题》的研究报告中,美国科学院的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们指出:1.人口增长和人口规模对经济发展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2.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3.以前认为由人口所引发的问题,实际上主要应该归因于其他因素;4.人口因素的作用在于有时会使一些基本问题恶化,使其症状更早、更明显地得到暴露。对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认识,实际上代表了人口增长“利弊论”的基本思想。

        尽管对促进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浩如烟海,对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也难以计数,但人们越来越达成共识的是,适宜的制度条件是确保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这也是为什么制度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所推崇的原因。有了这个基本的假设,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有关人口数量是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还是消极因素的争论莫衷一是。但我们的确发现,现实世界中既有人口密度高、经济发展好的国家,也有人口爆炸、陷入贫困陷阱难以自拔的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解释中国在近几十年中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首当其冲地应将其归因于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以市场化为核心的制度环境,而不是人口数量的多寡。类似的是,印度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恰恰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后的事情。

        有了经济增长的适宜环境,人口就不再是负担,而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宝贵的人力资源。人口因素就可以因此而转化成人口红利。经济学家揭示了一条基本规律,就是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种要素投入的增加所带来的增加收益是逐渐递减的。资本和劳动力是维持经济增长最重要、最基本的两类生产要素。如果经济发展过程中仅仅有资本要素的积累,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受到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经济发展速度会趋于下降。相反,如果经济发展过程和人口红利产生的过程吻合,则可以通过劳动力要素的积累延缓资本报酬递减的时间,从而创造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条件。亚洲四小龙之所以实现东亚奇迹,对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积累和有效利用是很重要的原因。这或许就是人口因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0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