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2017年4月5—12日,都阳研究员等2人赴瑞士、法国进行学术访问。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01 11:47:00

 

  2017年4月5—12日,都阳研究员、贾朋助理研究员赴瑞士、法国进行学术访问。

  在访问瑞士日内瓦期间,都阳和贾朋参加了由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未来工作的全球政策对话”,并就新技术应用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等主题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

  都阳和贾朋认为,应对日益加速的老龄化以及中等收入阶段的诸多挑战,要求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增长过程中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近年来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呈放缓的态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解决中等收入阶段增长难题的终极之道,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日渐枯竭、劳动力再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贡献逐渐下降的情况下,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提高生产率,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命题。

  在最近几十年,作为新技术应用的重要代表,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大量使用,已经成为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市场上非常普遍的情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就已经纷纷发现,具有计算机技能的劳动者不仅更容易就业,也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在工作中的应用相对滞后。但伴随着经济的成长以及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在中国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速的年代,我们仍然有可能通过更多地使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并依赖计算机技术的非线性增长,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由于年轻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在计算机的使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只要计算机在工作中的应用能带来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就有可能在未来利用独特的人力资本队列优势化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要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生产率提升中的作用,需要促成劳动者执行的工作任务由常规的操作性任务向更复杂的工作任务转变。但研究表明,目前劳动者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主要还是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这同时也表明,利用计算机提升劳动生产率仍然有很大的潜力,持续观察计算机应该与哪些工作任务以及技术相互结合以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访问法国波尔多期间,都阳和贾朋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关于联合设立中国研究中心的协议》签字仪式,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国波尔多政治学院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法国分社揭牌仪式,参加了在中国研究中心框架下举办的第一场学术活动“城市发展中的包容性政策与路径”,并分别就城镇化中的包容性增长与劳动参与率提高、城镇化与反贫困等内容作了报告。

  都阳研究员作了关于“城镇化中的包容性增长与劳动参与率提高”的报告。研究表明,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对经济增长已经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2010-2015年的数据表明,即便短期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迁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劳动参与率的弹性为1.93。也就是说,如果能抓住劳动参与决定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改革措施,那么,劳动参与率提升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1.93个百分点的增长。基于微观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进一步促进劳动力流动和消除阻碍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制约因素,是在短期提高劳动参与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

  以2016年城镇就业4.14亿,农民工就业总量1.69亿的规模作为估算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分析得到的参数(流动人口对参与率的边际效应高出本地居民6个百分点),估算未来继续鼓励劳动力转移会使参与率提升约每年0.073个百分点。

  基于同样的分析思路,也可以估算提升女性参与率引起的整体参与率的变化。根据微观数据测算,经济活动人口中女性的比例为41.2%,如果今后三年内女性参与率提升2.2个百分点(每年0.73)会使总体参与率提升0.906个百分点(每年0.302)。因此,通过继续鼓励劳动力流动和促进女性的劳动参与,每年可以提升参与率0.37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直接带来约0.72个百分点(约5300亿元)的经济增长。

  贾朋助理研究员作了关于“城镇化与反贫困”的报告。在过去的近40年中,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乃至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正是由于持续经济增长所奠定的物质基础,中国得以改善世界1/5人口的福祉,实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减贫。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同步的,社会经济体制的变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减贫有着直接的贡献。贫困地区的农村面临着多种资源禀赋的约束。一般而言,贫困地区也是资本稀缺的地区,同时,从地理及区位看,贫困人口聚集的地区往往是偏远的地区,贫困地区的发展会因此面临恶劣自然条件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资源可能是贫困家庭拥有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劳动力跨地区的转移,贫困农户不仅可以重新配置生产要素,也可以摆脱流出地经济欠发达、非农就业机会欠缺的约束,利用其他地区的发展机遇,带来减贫效应。除了减贫效应之外,劳动力迁移的过程也是人力资本提高和积累的过程。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