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2017年6月22日-23日,陆旸副研究员赴荷兰海牙参加联合国公共服务论坛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30 12:00:00

   2017年6月22日-23日,陆旸副研究员赴荷兰海牙参加了联合国公共服务论坛,该论坛是由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和荷兰政府联合举办的。6月22日的论坛共分为8个主题,陆旸在平行单元就业与繁荣主题单元发言,发言题目是《在经济减速背景下的就业损失和就业创造》。

  论坛平行单元的组织形势为:首先由各国代表针对就业促进和繁荣问题从不同国家的角度进行阐述,并在每一组代表发言结束后进行圆桌讨论,讨论的内容主要涵盖“不同国家的就业困难群体”、“不同国家在就业促进中存在的困难”、“有哪些就业促进方面的创新政策”等。

  参会者普遍认为,政府在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培训上需要有所创新,能够使低教育程度的失业者得到充分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新的技能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大学生的教育应该更具有适应性,能够在工作转换中更具有灵活性。此外,参会者也认为发达国家较高的福利制度虽然能够帮助失业者度过难关,但是过高的失业保险,也是阻碍再就业的一个因素。

  6月23日的论坛首先是综合各平行单元在前一天的讨论结果,为联合国公共服务提供政策建议。其次,该论坛为获得本年度的各国公共服务部分进行颁奖。两天的会议参会达到750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就各国公共服务出现的新问题和新趋势进行交流。

  本人的发言内容总结如下: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2012年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从过去30年平均9.8%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到"十三五"时期不足7%。我们认为人口结构变化和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是中国经济减速的重要原因。2010年之后,人口红利的两个主要特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和人口抚养比降低,都 开始向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方向转变。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潜在增长率开始降低,进而实际增长率随之下降。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总体的就业并未受到影响。实际上,中国经济也正在经历着结构性转变——从制造业向清服务业转变、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清洁行业转变。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15年农业就业占比仅有28.3%,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在2012年之后开始下降,2015年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为29.3%,然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占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2015年更是达到了42.4%。我们知道,服务业和清洁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更有利于吸纳就业,这也是中国整体就业形势并未受到经济减速影响的主要原因。但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就业在部门之间出现转变——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出现就业损失,而服务业和清洁行业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中国的去产能政策也加速了经济结构转变过程。去产能的重点行业是: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针对落后产能(即能耗、环保、安全、技术不能达到标准和生产不合格的产品或淘汰类产能)通过制定标准体系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使生产落后产能的企业关停推出市场。最终的目的是使得产能过剩得到缓解,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因此,去产能不仅压缩了产能过剩行业(污染行业)的生产规模,还并引起了棕色的就业损失。

  在短期产生的棕色就业损失,长期将会通过绿色就业创造获得补充,总体来看长期就业不会受到影响。再就业取决于培训和服务业的发展。以中国为例,在2003-2010年期间,中国服务业的就业增长速度和制造业就业增速相当,去产能会产生更大的就业损失,绿色就业创造的时间也会更长。然而,2010年之后,由于制造业就业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相反服务业就业增速提高,去产能虽然导致短期的棕色就业损失,但是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和清洁行业为就业再创造提供了机会。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