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2020年第2期目录摘要
文章作者:《中国人口科学》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0-04-15 15:22:00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及变化特征研究                                 

王 广 州

【摘 要】 文章从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人口和就业人口等基本概念出发,讨论劳动力就业状况综合统计指标的结构分解、标准化测量、生命表构建方法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年度劳动就业调查数据,对中国就业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就业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0~2018年劳动参与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以上。总和受教育年限增加的同时,就业的年龄模式也有很大变化,其结果是总和经济活动年限、平均预期工作时间持续缩短。2015年全国16岁人口平均预期工作年限为31.86年,比2000年缩短6.2年,平均预期工作时间占平均预期寿命的比例由2000年的64.33%下降到2015年的48.31%。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老化、供给规模持续下降,但青年劳动力,特别是18~24岁人口就业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关键词】 劳动参与率 总和就业年限 工作生命表 预期工作年限

【作 者】 王广州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           

刘维林 程 倩 王 敏

【摘 要】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两国贸易正式步入高关税阶段。文章利用过去16年双边HS6贸易数据估算了中美加征关税清单所涉及部门的出口需求弹性,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情景模拟并测算对两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以2017年就业人数为基准,美国单方面对中国8个产业部门的商品加征25%关税后,按直接影响测算,上述部门的就业人数将减少31.67万;考虑到价值链传导作用引发的间接影响后,整个国民经济的就业人数将减少136.45万。在中方采取反制措施后,美国就业人数将减少5.19万。中国受影响较大的部门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高技术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最多;美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则基本相当,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较深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就业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 关税

【作 者】 刘维林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程 倩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王 敏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1953~2018                  

郝 大 明

【摘 要】 文章计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全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劳动配置结构效应1958~1963年大起大落,1970~1978年、1979~1988年、1992~1997年和2004~2013年较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高,2016年以来大幅减弱;(2)劳动配置结构效应的减弱是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重要原因;(3)未来产业间仍存在一定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并且还将继续减弱,产业内的劳动配置结构效应仍有潜力可挖。文章认为,未来可以从继续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促进劳动力流向高端行业两个方面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关键词】 劳动配置结构效应 指数分离方法 发展演变 增长核算

【作 者】 郝大明 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经济师。

 

社会保险对劳动年龄人口“安全感”的影响研究            

阳义南 贾洪波 展 凯

【摘 要】 文章使用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6),实证检验社会保险对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安全感”的影响。文章采用因子分析法测量个体“安全感”,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社会保险、预期风险的影响效应,使用MIMIC模型剖析社会保险各险种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安全感”因子值为13.9,达最大值的87.1%,表明被访者的安全感总体较高;(2)社会保险能显著提升“安全感”,社会保险覆盖率每上升1个标准差,“安全感”将上升0.08个标准差;预期风险会显著降低被访者“安全感”,预期风险每上升1个标准差,“安全感”下降0.15个标准差,说明社会保险还不足以完全化解社会风险带来的不“安全感”;(3)分险种看,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公费医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被访者“安全感”,但职工医保、新农保、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文章提出对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 安全感 风险社会 社会保险 结构方程模型

【作 者】 阳义南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贾洪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展 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流动人口消费的就业效应——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视角                          

王亚菲 王 瑞 徐丽笑

【摘 要】 文章基于有效需求理论,运用京津冀14个城市和全国省级区域嵌套而成的宏观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并将微观调查数据“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投入产出表进行匹配,构造出就业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以流入地北京市为例,分别对2015年流动人口在当地及流出地消费引致的就业效应进行系统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流动人口在流入地消费创造了210.0万人/年的就业,重点拉动当地就业150.5万人/年,对京津冀其他城市的影响有限,对其他省份主要是拉动东南沿海地区的就业,而各流出地共损失73.0万人/年的就业,其中与流入地地理位置邻近的省份和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就业损失较大;在行业层面,流入地、流出地消费对除房地产外的其他行业就业的影响存在相似性,均极大地拉动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业行业的就业,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就业影响较小;以收入水平、消费结构为切入点,从流入地流动人口的就业效应看,流动人口的生存型消费对就业贡献较大,约占总就业量的54.7%,享受型消费的就业拉动作用有限,但随着流动人口收入水平的上升,拉动能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消费结构 收入水平 就业足迹

【作 者】 王亚菲 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教授; 王 瑞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徐丽笑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城乡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双边效应                      

范建双 高 骞 周 琳

【摘 要】 文章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城镇、农村老年人口的分组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二者对城镇化的影响,在比较二者影响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了城镇化水平10%;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提高了城镇化水平7.78%。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城镇化水平2.22%,从而解释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城乡倒置”现象,即城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强化了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吸附作用。时间变化特征表明,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互作用的净效应呈稳步上升趋势,并且从2012年开始由负变正。居民受教育年限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净效应随着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并由负变正。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城乡差异 随机前沿模型 双边效应

【作 者】 范建双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高 骞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周 琳 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多人口Lee-Carter随机死亡率模型比较与中国应用               

赵 明 王晓军

【摘 要】 文章梳理了多人口Lee-Carter随机死亡率模型进展与求解中存在的问题,推导了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参数估计方法,并将中国大陆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组成一个多人口群体,检验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1)从估计方法看,基于限制条件的两阶段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能够有效避免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参数过多导致的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失效的问题,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2)从拟合优度看,中国大陆地区人口死亡率短期预测适用Joint-k模型、长期预测适用ACF(0)模型,而香港和台湾地区无论长、短期均适用ACF(0)模型;(3)从稳健性看,多人口死亡率模型在中国人口死亡率拟合中稳健性较好,且基于修匀后数据的模型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拟合优度;(4)从预测结果看,带有附加时间效应因子的多人口随机死亡率模型能够得到一致的死亡率预测值,结果更加符合人类死亡率变动的经验特征,弥补了单人口死亡率模型的缺陷。

【关键词】 多人口群体 随机死亡率 Lee-Carter模型

【作 者】 赵 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讲师; 王晓军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教授。

 

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                              

郭东杰 魏熙晔

【摘 要】 文章采用扩展代际交叠模型(OLG)分析后发国家的经济发展机制,利用5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1)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动力机制发生变化。经济发展初期,物质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以高等教育为核心的人力资本积累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2)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中等收入经济体极易出现阶层分化,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分别趋向“高生育—低教育”和“低生育—高教育”的“二元陷阱”,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种诱因。(3)人均GDP 4 000美元可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门槛,物质资本回报率仍然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由之前的不显著变为显著,跃升为经济发展新的驱动力,开启“双引擎”模式。为此,升级义务教育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有助于经济跨越增长门槛,使经济向高水平均衡点收敛,也是破解中等收入经济体“二元陷阱”问题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教育投资 收入分配 社会分层 二元陷阱

【作 者】 郭东杰 浙江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魏熙晔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人工智能技术变革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前沿进展与综述         

朱 琪 刘红英

【摘 要】 文章从人工智能的技术特征出发,基于功能性和规模性收入分配视角,梳理了人工智能的收入分配机制与效应。从机理上看,人工智能的资本偏向性通过用资本替代劳动,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扩大了要素收入差距;人工智能的数据偏向性通过发挥数据优势,催生“赢者通吃”市场,扩大了数字平台企业间和企业内的收入差距;人工智能的技能偏向性通过提高技能溢价和岗位极化,扩大了技能、岗位内部的工资差距,但同时也通过推动技能需求变化和组织变革,增加女性就业与收入,缩小性别收入差距。从分配效应看,短期内人工智能的技术偏向性会使数据、技术、资本和高技能劳动力等要素优先受益,收入差距扩大,但从长期看,随着人工智能生产率效应和岗位创造效应释放,以及高技能人才供给增加,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将得到缓解。此外,针对数据、资本和劳动要素的收入分配政策调整,也有助于治理人工智能引致的国民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偏向性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作 者】 朱 琪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刘红英 华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