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首页 > 正文
2021年第3期
文章作者:《劳动经济研究》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1-11-12 14:58:00

过度劳动、健康损耗与收入补偿

作者:徐海东、周皓

内容提要:本研究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数据,结合锚点情境法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过度劳动与自评健康的关系,并检验了工资收入对健康损耗的补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加班时长与健康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加班超过一定限度会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损耗作用;工资收入对健康损耗过程具有补偿效应以减缓健康的损耗过程,但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并未得到应有的加班工资;相较于男性,过劳时长对女性的健康损耗作用更大。研究认为,应该推进劳动法规的真正落实,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以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过度劳动、自评健康、健康损耗、收入补偿

全文阅读

数字赋能下高学历为什么带来了更高的工资溢价——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张国胜、吴晶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数字赋能是否能够促使高学历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溢价,并尝试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与劳动者的工资溢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且受教育程度越高,数字赋能的工资溢价效应越明显,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每增加1年,数字赋能带来的工资回报随之提高2.62%。互联网使用行为上的结构差异,是致使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工资溢价幅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工作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高,数字赋能所产生的工资溢价效应越明显;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学习与社交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越高,通过增强人力资本积累与社会资本积累,也能够产生更高的工资溢价效应。

关键词:数字赋能、工资溢价、受教育程度

全文阅读

互联网使用与农村居民的性别角色观念

作者:王卫东、王术坤、刘晓红、张林秀

内容提要:传统社会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观念,这种观念的持续制约了女性的个人发展。在性别角色观念逐渐转变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并未有研究对该问题进行揭示。本研究基于2010-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中国农村居民的性别角色观念呈现出向现代化迈进的趋势。其中,男性性别角色观念较之于女性、低教育程度比高教育程度的个体更为保守。同时,互联网使用促进了农村居民性别角色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而这种影响在女性、低人力资本及未婚群体中更为可观。本文进一步实证论证了互联网使用带来个体就业机会增多,从而促进农村居民性别角色观念转型这一机制。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判断中国农村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动趋势,不仅丰富了中国性别角色观念形成机制的研究,而且能够为制定促进性别平等的公共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使用、农村居民、性别平等、性别角色观念

全文阅读

“中年危机”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幸福感数据的证据

作者:杨继东、邹宏威

内容提要:“中年危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居民调查数据,考察了居民幸福感的“中年危机”。研究发现,幸福感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的U形关系,与青年人相比,中年人的幸福感平均降低约0.2,约为幸福感平均值的5.5%。“中年危机”显著地受到个体经济特征的影响,无工作、无住房以及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年危机更严重。关于收入对不同年龄群体幸福感的边际分析表明,无论是基于功利主义还是基于优先权的福利主义视角,照顾中年危机中相对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都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整体幸福感。

关键词:年龄、幸福感、中年危机

全文阅读

互联网使用与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基于非农就业的中介效应视角

作者:柳松、魏滨辉、苏柯雨

内容提要: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受到互联网使用的影响。本文基于2016年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两期数据,将自购农机与服务外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首次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效应,并采用联合估计的条件混合处理(CMP)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较好地克服了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外包来实现农业机械化,而抑制农户自购农机,具有较强的“促外包、抑自购”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处于中年、教育水平高以及东部地区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非农就业渠道来影响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在运用替换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果仍然成立。本文提出的理论逻辑和发现的经验证据,可为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数字乡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选择、互联网使用、非农就业

全文阅读

中国工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作者:谢倩芸;钱晓烨

内容提要:本文从宏观层面讨论中国工会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200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工会对技术创新活动及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会密度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使用空间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工会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发现在控制了工会密度与省际技术创新的空间相关性后,实证结果仍然支持工会密度对技术创新活动及产出有积极影响。基于中国工会与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实证证据,本文建议鼓励各级工会在组织创新和技术进步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各地区间工会层面的技术交流和创新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关键词:工会、技术创新

全文阅读

文章出处: